质量管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 合作交流 | 专业建设 | 科学研究 | 对外服务 | 资料下载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成果展示 
  研究院简介
  对内机构名称: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研究所对外机构名称:四川宫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四川宫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介四川宫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宫匠咨询”或“四川宫匠”),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及其质量管理专业与原...
  专家介绍
质量品牌专家...
唐先德,MBA学历,高工/副教授,民主党... [详细]
  友情链接
学校官网
学院转型发展专题网站
党委
现代技术中心
十九大专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教务处
  研讨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研讨文章>>正文
 
浅谈“供给侧改革”
2018-10-11 10:49 唐先德  质量管理研究所 审核人:

浅谈“供给侧改革”

     唐先德(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研究所所长,四川绵阳621000 )  

内容提要2015年底和2016初,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第十二次会议研究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作者分析总结中国的结构性主要存在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动力结构、质量结构、教育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个方面的问题。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放松供给约束、减少供给抑制、打破经营垄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内升动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其核心是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供给成本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本文主要“供给侧改革”谈“质量哲学”的必要性、及时性和紧迫性以及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侧;供给体系;结构;改革;创新、转型;高端;效率;质量;质量哲学。

一、浅谈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概述

1、概念的提出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

2016年1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会议上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2改革的角度

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垄断经营,其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扭曲。

企业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去除无效和中低端产品过剩产能的包袱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质量、补短板”。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去除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补充供给短板和化解结构矛盾等具体方面。企业依靠创新(包括政策制度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附加值含量更高的、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获得更好的国际竞争力。

从资本市场角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资本市场规模发展二是推动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首先要进行发行制度改革三是推动上市公司标准的调整四是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五是交易制度要做相应调整,实行熔断机制六是有效推进并购重组。

从产业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

而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化发展后劲

 3 改革的主战场 

  供给约束、供给抑制和供给结构老化是中国供给侧的主要矛盾普遍现象。供给侧,包含了政策、人力、土地、资本、技术和产品等要素,供给侧改革就是从这些主战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及低端产业流动到有更高需求的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去,创造新领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二)、供给侧改革改革的历史背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呼吁,各国务必落实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家长久竞争力和风险抵抗能力。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灵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央企严重亏损

最近10多年来,央企的体制与机制很陈旧央企变革是改革的深水区之一、“雷声大、雨点小”,进展很缓慢第一是央企的体制机制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第二是政企不能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牢牢捆在一起;第三是央企的发展以扩张型为主、缺乏创新、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第四则是央企长期垄断经营、被内部人控制严重腐败重。 

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电解铝等几大行业,产能过剩很严重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亏损面已经达到80%,建材行业亏损过半全球不锈钢产能过剩3.34亿吨,中国就有2亿吨。易居研究院对5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监测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去库存周期12个月以上的超过一半。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许多都是一方面亏损多,而另一方面收入偏高,老百姓意见大,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质量和科技含量不高中国一方面是制造业大国,另一方面国人出国旅游却疯狂抢购马桶盖、净化器、奶粉……;国内生产的粗钢每斤价格与“白菜”相差无几,产能过剩成了重大包袱,但精钢特钢却需大量进口!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侧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求者的更高需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3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了保增长,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主要针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保增长的效果,但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后遗症结构性问题。供给侧要通过产业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减少或去除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低端供给,增加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高端”见注1)供给,提高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我国供给侧存在的十大结构性问题

我国供给的结构性问题(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供给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质量结构、教育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个方面的问题。这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叠加,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壮士断腕”的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持久的改革。

1、 供给结构

习主席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首先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标准的政府改革。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看,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也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为先导的,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率、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三个方面。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大城市病严重。为此,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房地产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等,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和人口的区域分布合理

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例如,有些地方享有很多“特权”政策,有些地方发展投入不足、严重滞后。为此,需要推进区划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解决不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使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3、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简称“三高”行业产业的比重偏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的比重偏低。在产业结构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带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发展。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全方位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如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动力;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去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产业等。

4、投入结构

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资源能源消耗过多、质量不高,而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业少、产品好、人才少等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快科技体制、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培养更多高端创新人才,实现创新驱动。

5、排放结构

中国排放结构中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食物、水、空气、土壤污染严重、互相残杀。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特别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以及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6、动力结构

中国经济过去高速增长过多依赖“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和出口来拉动,特别是过度依赖基础建设投资和资源、能源消耗来拉动。今后我们要更多地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对应着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这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7、质量结构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成本。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人才为本、以质量为先”战略,彻底改变中国产品在市场上的“粗制滥造、低质廉价、简单模仿” 的质量结构,和在食品领域的“质量信誉危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和对质量、安全、健康的更高要求、向质量要效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8、教育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推动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及培养模式的转变,推动师风师德、教风学风和文风、学术的转变,推动高考改革和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人才结构的优化,推动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改革,使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相适应,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人才是基础、质量是保障,迫切需要培养各领域、各方面的中高端创新型、国际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9、分配结构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居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等,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同时精准扶贫,缩小贫富差距。

10、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收入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贫富差距都很大。一般居民为满足基本生活的消费总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类型、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差别也较大,加之由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及产品(服务)质量等原因,导致个人不愿、不敢或不放心大胆消费,尤其在中高端日用品、耐用品、奢侈品和旅游、服务领域更是如此,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国外疯狂旅游购物”的现象。

(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经济新常态特点时特别强调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重大调整。推进供给侧改革应当以推进三大结构调整为重点,同步推行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

1、经济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是推进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生产性消费品结构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调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2、动力结构

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与投资贡献率最高。美国次贷危机以后,特别是我国经济已步入自然回落周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内需逐渐成为主要动力。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要适应和推进动力结构的调整。

3、增长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经济新常态第三个特点时指出,中国经济正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创新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战略之首。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在供给侧理论、供给侧制度、供给侧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

4、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步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应当同步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能强调一侧,忽略另一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供给侧和需求侧都亟待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是“低质量”供给过剩和“高质量”供给不足并存。

供给侧结构改革应当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只有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步结构性调整,实现新的动态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五)、供给侧改革的难点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减税力度取消更多行政管制放松供给约束解除对人口劳动力、土地和资源、资本金融技术创新、制度和管理等五大财富源泉的供给抑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与医疗改革、户籍与社会保障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内升动力;提高供给的质量、提高供给有效性和效率降低供给成本,并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政府本身的体制机制改革、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破除垄断等,这是充满挑战、痛苦而艰辛的过程,也是改革的深水区,涉及到某些部门、行业和个人的利益,必定存在一定的阻力。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一定能够夺取这场“供给侧改革”战域的伟大胜利。

 

 


关闭窗口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创园区园兴西街2号  /  成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内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