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 合作交流 | 专业建设 | 科学研究 | 对外服务 | 资料下载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成果展示 
  研究院简介
  对内机构名称: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研究所对外机构名称:四川宫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四川宫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介四川宫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宫匠咨询”或“四川宫匠”),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及其质量管理专业与原...
  专家介绍
质量品牌专家...
唐先德,MBA学历,高工/副教授,民主党... [详细]
  友情链接
学校官网
学院转型发展专题网站
党委
现代技术中心
十九大专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教务处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动态>>行业动态>>正文
 
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成都
2018-09-12 11:52 杨弃非  转载

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成都 

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密码”

每日经济新闻

百家号 01-10 11:28

每经记者 杨弃非

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约瑟夫·朱兰(Joseph Juran)曾说,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当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本身也理应被给予更多关注。

昨日(1月9日),由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和四川省明信能源集团合作成立的“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I2QUEST,下称“中英研究院”)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中国首个以“智慧质量”为理念的研究机构也由此诞生。

2018年1月9日,成都中国-欧洲中心,位于中国-欧洲中心9楼的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办公区。今日,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成都高新区暨智慧技术与质量工程国际合作对接会在成都中国-欧洲中心举行。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在新的平台下,要如何推进对质量的研究?在当天举行的智慧技术与质量工程国际合作对接会上,中英研究院中方院长刘京安指出,研究院将“支持基于工业4.0的创新质量工程和智慧系统解决方案,提高其产品、工艺和服务的质量”,并以此“助力中国实现创新流程标准化、质量体系国际化、生产服务定制化”。

2018年1月9日,成都中国-欧洲中心,研究院中方院长刘京安先生介绍中方情况 。今日,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成都高新区暨智慧技术与质量工程国际合作对接会在成都中国-欧洲中心举行。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以智慧技术为视角构建“质量科学”

“在中国,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70亿英镑,而间接损失更是高达2000亿英镑。”在对接会上,中英研究院执行院长、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授杨清平如是指出。

2018年1月9日,成都中国-欧洲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清平教授介绍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情况。今日,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成都高新区暨智慧技术与质量工程国际合作对接会在成都中国-欧洲中心举行。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尽管“提质增效”早已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如何将这四个字落到实处,依然是摆在各个行业部门面前的巨大挑战。解决该问题,不仅需要在每个具体领域进行探索,更需要一套系统性的理论通过创新升级给予支持。

中英研究院正是期望通过引入国际智囊解决质量提升之困。刘京安指出,中英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发实力,支持基于工业4.0的创新质量工程和智慧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于行业和公司的创新,提高其产品、工艺和服务的质量。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位于中国—欧洲中心9楼,面积达3343平方米,其现有研究团队和工作人员主要来自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

2018年1月9日,成都中国-欧洲中心,位于中国-欧洲中心9楼的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办公区。今日,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成都高新区暨智慧技术与质量工程国际合作对接会在成都中国-欧洲中心举行。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而面对需求,研究院将目光锁定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智慧技术,期望以此寻找破题之法。

据刘京安介绍,中英研究院将在传感测试技术、大质量工程、智慧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研究,通过推广最优的质量工程实践和服务,助力企事业单位有效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增强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以布鲁塞尔大学团队为例,其负责人杨清平认为,其团队的特色是将创新质量工程、传感器与测量以及智能系统三个研究方向加以有机结合,探索其边缘交叉领域,并以此构建“质量科学”的学科构架。

而根据研究院现有安排,其首期科研成果已确定将服务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分布式能源项目。据刘京安介绍,该项目将参照法兰克福、哥本哈根等城市的经验,推动绿色城市低碳发展,构建安全稳定、绿色智能的能源保护体系。

将在伦敦建设成都(伦敦)创新中心

而将目光放诸英国,成都还有更多考量。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就在会上指出,“中英研究院既是英国科技成果和创新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口’,也是中国创新机构和企业进入英国市场的‘通道’。”

事实上,通过搭建研究平台,成都更期望能够进一步向海外引资引智,优化其国内外创新资源的配置与运用。

一个例子是,研究院创新合作模式,以成都(伦敦)创新“双中心”的方式协同运行。据介绍,除将在中国—欧洲中心打造的研发转化中心,负责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和就地转化之外,研究院还将协助成都高新区在英国伦敦建设成都(伦敦)创新中心,搭建起中英之间、政企之间的人才、技术、产品、资本和市场的交流桥梁。

与此同时,研究院还将立足自主研究,通过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院校密切合作,形成国际顶尖科学家联盟,与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展开专利、知识产权完全本土化的联合研发。

据刘京安介绍,“目前,中英研究院正在与英国一流院校和机构对接合作,已与图灵研究院(ATI)﹑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英国标准计量协会(BSI)﹑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英国焊接研究所(TWI)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下一步,在完成顶尖技术成果积累、优秀人才储备、成功孵化企业后,中英研究院也将筹建以中英质量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助力中国实现创新流程标准化、质量体系国际化、生产服务定制化。


关闭窗口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2025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